慧 命 经

正 道 修 炼 直 论 第 十

  华阳曰,修者,以破而补囵。

  盖人生也,原禀性命完全之体,及其年壮炁满而自漏。当未破时,若遇明师指点,不用补法,就此顿超直人于如来之地矣。已破之者,必当补之完全体。且补之者,必借动机,以发往外之炁收回,补不足之炁,补到炁足,生机不动,便成马阴之相,谓之不死阿罗汉矣。

  炼者,以火而化物。

  且物非他物,即我之元炁也。元炁虽藏炁穴,动时向外,变为漏尽之资,今既归源,则用火转化而为炁矣。

  火非风则不灼。

  上文既言火以化物,恐人不知用风,则物难化,故此必要呼吸吹嘘,火才得灼,而物才得化而为炁。

  物无所则无居。

  居即炁穴也。物之生时,原从炁穴而出,今乃归炁穴,而用火风,亦在此矣。

  是故至人参乎大道,修乎性命,风火物所,并而同用。

  以意入于炁穴,以呼吸逆吹之,岂不是同用者哉!

  上下万古,成乎其道者,莫不以此而为要也。

  盖干百世以上,千百世以下,此人此心,欲成乎其道者,无非性命,而性命合一者,无非风火,所谓天下无二道,圣人无二心也。

  奈何知之者,稀焉,昧之者,众焉。

  且世之学佛者,日念经拜佛,日受戒方文最高者,日参禅打坐,说到性命二字,举世罕知矣。

  执性之命,不识动静,往往到头虚老。

  盖今之学佛者,谓佛修性而不修命,殊不知如来大藏之教,性命双修,有无原是并用,以执死禅,不识动机。初习者如佛无二,久则无所效验,自生退悔.一场空死,有何益哉。

  命动而外耗,耗尽呜呼,性何居哉!道何存哉!

  今之为佛门者,不得如来之真传,执性不知命宝,慧命发动,不得知其法收住,虽不变为漏尽,亦自耗散,耗尽焉有不死?既死又将何物为道哉?

  是以至人察乎动静之消息,合乎并修。

  且世之凡夫,才欲修炼,便已离别父母妻子,孤自深山穷谷,或高庵大寺,谓静可以修道,诚可笑也。苟求得真传,如此枯静,不识动机,如痴猫守空窟,有何益也。故紫磨光如来云,不识动静,学道无益。至人静其心以候肾之动机,移入动处,合并而炼,心肾相合,即是性命合一。所以古云,一合相者,即此矣。

  命根于肾,肾动则水也。

  命者,即元炁也,炁动即变为水矣。

  性根于心,心动则火也。

  性者,乃真意也,意动即变为火矣。

  以火入于水中。

  以心中之意人于肾中之炁。

  则慧命而不外耗。

  炁得意协住,则不外驰矣。

  以风吹火化,而成真种。

  盖风者,呼吸之息也。火者,意也。上文言炁得意协住,故不外驰,其中尚有漏尽之霞影未化,故此必要呼吸之息,逆吹炉中之火,化此霞影漏尽,变而为炁,不然此物作怪,搅乱君心,思想欲情,即孟子所谓炁亦能动志也。《楞严经》亦谓之阴魔,务要绵绵久久煅炼,将此阴魔化为阳光,则身心自然安乐,情欲自然不能搅动。即世尊所谓入三昧火中。而降火龙者,即此矣。此道释门之秘也。有志之士,得者如法煅炼,用之得力,欲不用除而自除,心不用静自静,所谓以道制心,而心自道,是道也。能用之久者,天机忽然发动,无中生有,即名真种也。

  其法简易。

  难修难成者,尽是外道,如果有缘得此道者,至简至易,所谓八十遇正道即成道矣。

  悟之者,修真种而成舍利。

  悟者,非无诀无传,如今之禅门,空空教人悟想,则谬矣。此即实有真功真传,教人转手采取真种,煅成舍利矣。

  静时而候。

  机之未动仍以静而待之。

  动时而取。

  机之既动,以意取之。

  同炉而炼。

  意炁合会一处。

  故曰火化。

  世尊谓之火化。

  行乎如来之道路。

  路者,即任督之脉络也,亦谓之法轮路矣。

  宿乎世尊之树下。

  盖树下者,即丹田净土也。昔日世尊修炼在于菩提树下入定,即此处矣。

  斯谓之行住矣。

  道一禅师云,未有行而不住,未有位而不行,即此也。

  且火之行住,实随物之变化。

  且物之行,则意亦当行,物之住,则意亦当住矣。

  阴魔现时,即当以武火煅炼,免其奔驰漏尽之危险。

  盖阴魔者,即身中之阴气也。前气之变现,或梦寐所见阴人,或是身体发障,或是静坐偶见阴人,或梦寐见虎怪,俱是阴气所变化,走漏舍利之坏病,必当风火猛烹极炼,烧得里头鬼哭神嚎,将阴魔炼尽,而后则无危险之患矣。

  净静太平,常自柔和而温养,以为护持宝珠之坚固。

  身体无所怪见,以意照顾温养。

  且如转法轮之际,文武兼而并用,其中精微奥妙,又在师传而自悟也。

  盖行法轮之功,升降为武,沐浴为文,而升降之中,亦有文亦有武,总在师之传受,而精微之处,又在自悟矣。

  舍利成之时,止武带文之薰聚。

  且舍利成时,即用文火团聚,若不知止,再用武火,所成之舍利,又被武火逼散,此处当知危险,至要至要者也。

  斯谓之温养,实喻为保守也。

  舍利成时,止其呼吸之武火,用神光返照之文火,且真意又当时刻照顾,保之防危。

  当其时也。

  时者,舍利将生之时也。

  明珠现而为百怪灭。

  明珠者,舍利也。舍利已成,则显然而露象,百怪者,身中阴气夙病也。明珠一现,阴气夙病顿除,故曰灭矣。

  柔运漕溪之大路。

  漕溪者,背骨之髓路也,采舍利时,必由此路柔缓而行,若驰别路,是舍利即不能得矣。

  道胎立而千智生。

  且舍利归中宫,发白再黑,齿落复生,智慧广大,过去未来,无所而不知。切忌慧而不可用也。

  温养允证如未定慧。

  且到此地位,俱是文火熏蒸,再无所失。

  所谓一证永证,常自定觉于中央,慧照于性海矣。

  夫慧而不用,勤修禅那。

  盖禅者,静也。那者,性也。到此只修自己之定性,以调自己之息火,一切知觉,先后祸福,知而不可用也。

  愈加灵智之光辉。

  且慧而不用,道胎之性,愈加灵通矣。

  寂照常自觉悟,体随昏沉散乱之悔空。

  此言寂而常照也。觉者知也。言禅定之中,必要有正觉知见,而后复见性体。《华严经》所谓恒以净念,住无上觉,若随其昏沉,则胎无息,坠于无知,属于枯寂顽空之外道。若随其散乱,则胎无主,火冷气竭,无所成也。

  持守定力,在乎空性一念之诚也。

  盖胎中定力在乎一念之诚,十月之胎,必要念念在胎,念住息定而后股圆。《华严经》所谓安住寂静,诸禅定智,入不死道者,是也。

  法性定时,雪花乱飞。

  静室之中,偶见雪花飞放,此乃胎国之时也。

  斯谓之出定矣。

  见出定之景至,即当出矣。不出则滞于胎,无神通智慧之变化,虽成胎圆,又是一愚夫矣。

  盖大道静极之中,而又生动机,所谓璇现复建于子,真物再动于挣极。

  盖物者,至阳之物也。此物静极复自动矣。所谓阳无剥尽之理,若夫至人造乎日月,推情合性,转而相与。

  所谓重造乎妙道,再立乎戒定慧。

  且此一段功夫,古人隐而不露,或是怕泄漏天机,或是未得者有之。凡修炼之土,既得此物来收聚于内,将所出定之法身,亦归于内,合而为一,长入乎大定矣。

  定定不已,至于无极而至极者也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